Wikimedia Taiwan/Wikimedia Kaohsiung Community/Quests/NKUST2021
Appearance
專案簡介
[edit]本次專案共有四堂課程,分別為:
- (4572) 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四)5-6節 (成績統計)
- (4571) 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四)7-8節 (成績統計)
- (4384) 在地文化探源 (三)3-4 節 (成績統計)
- (4768)南台灣歷史與文化(六)3-4節 (成績統計)
作業內容分別為上傳圖片及編寫村、里條目。
註冊帳號
[edit]點此連結可註冊帳號,請注意以下事項:
- 如果您註冊帳號時發現 IP 被封鎖的錯誤訊息,請更換網路再試一次。更換網路的方式可能有:從行動網路改用Wifi (或相反)、更換不同地點的網路(如公司Wifi換成鄰近商家Wifi)。若仍無辦法解決,請確認您要註冊的帳號無人使用後,將帳號及想與帳號連結的電子郵件信箱寄至 rekewikimedia.tw。主持人協助建立後請至該信箱收信取得隨機臨時密碼,登入後儘快更換。
- 選擇帳號請注意以下事項:
- 可使用中/英文,或任何可用鍵盤輸入的各國語言字符。
- 英文帳號開頭字母無論大小寫,都會改為強制大寫;其餘將依註冊時的大小寫顯示,但登入時大小寫不影響。
- 維基百科帳號一經註冊很難更改,請謹慎。
- 請避免使用以下內容做為帳號,輕則被強制更名、重則被封禁:
- 可能透露個資的文字,例如真實姓名、手機號碼、完整出生日期、學號。
- 暗示屬於某個團體的名字,例如跟同學約好註冊 NKUST001、NKUST002……這樣的系列帳號;或是類似「TSMC工程師三號」之類的名稱。
- 可能與知名人、事、物混淆,或暗示為其官方代表的名稱,例如「燕巢區辦公室」
- 不雅字眼或具侮辱、騷擾性名稱。
- 自行註冊帳號時電子郵件為選填,但強烈建議填寫。若忘記帳號才能取回。
帳號註冊完成請至成績統計系統登記,登記方式請洽授課教師。
如何上傳圖片
[edit]- 請確認圖片的版權是沒有問題的,只能上傳公有領域、採CC-BY-SA授權,或是自己的作品。
- 到維基共享資源,登入(帳號密碼與中文維基百科相同)。
- 點選左方選單的「上傳」(英文介面是Uplaod File),依照頁面指示上傳完檔案。
- 檔案名稱請儘量使用英文名,並且以直述內容為主。例如拍攝高雄科技大學的學生活動中心,可以命名為「Student Union Center of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名字重覆時,可以加上 by xxx 或編號來處理。
條目創建方式 (請務必細看)
[edit]- 學習單(請下載後於本機使用)
編輯流程SOP
[edit]- 到Google文件找尋你想編輯的條目,在「選擇編寫」條目中輸入您的維基百科帳號名稱,以免與其他人重覆。
- 由中文維基百科登入帳號,點選右上角的「沙盒」,或是由上一點Google文件中自動生成的連結,開始撰寫條目。
- 請在內文後方建立一個「參考文獻」章節,並在章節標題下一行加入以下代碼:{{reflist}},以利正確顯示參考文獻。
- 每次編輯完成後記得點選「發佈變更」。
- 全部完成並經老師評鑑通過後,將由資深維基人協助搬移到正式條目空間。
注意事項
[edit]一般事項
[edit]- 任何編輯疑問可參考「如何編輯維基百科」教材,以及「學生版線上訓練」(線上訓練建議優先閱讀第9、10兩節)
- 所有內容都必須註明參考來源。
- 參考來源建議使用: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具公信力的媒體報導、該領域專家於具公信力的出版社出版的專著、可信賴的政府或非營利組織網站、學界認可的權威資料庫。
- 參考來源絕對不要使用:其他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任何開放編輯平臺(如百度百科)、內容農場(如壹讀)、個人部落格、論壇(如PTT)、研討會論文、未經發表的個人田調或訪談數據。
- 不要留下任何「複製/貼上」的編輯版本。如果你在編輯時複製貼上了一段版權文字,請改寫到無侵權疑慮後再儲存編輯!
- 如果有維基人主動協助您工作,請表示感謝。如果他的工作可能對您的成績有影響,請禮貌地與他溝通。
- 如果有維基上無法處理的問題,請至Reke的討論頁留言,或是 E-mail 至 reke@wikimedia.tw 。這兩個管道僅提供維基編輯的協助,無法幫你找到參考書目跟趕作業。
- 臉書也有求助管道,可以傳訊給台灣知識種子計畫粉絲頁,或者加入台灣維基社群社團頁、台灣維基百科教育專案社團頁後發文討論。
- 在通過老師的審核前,所有的編輯內容都是存在測試用的沙盒頁面,不列入維基百科的正式條目,敬請放鬆心情編輯。
自我檢查表
[edit]在最後要繳交作業前,請透過以下方式先自行檢核:
- 請在內文後是否有「參考文獻」章節,且正確顯示參考文獻。
- 請檢核以下格式並予以修正:
- 內文是否包含「首段」(出現在條目目錄之前,不帶中小標題的段落),並大致涵蓋了全文內容。
- 第一行是否包含以粗體字呈現的條目名稱,並在第一句中陳述其定義。
- 內文日期格式是否皆以「1990年1月31日」方式呈現 (使用西元紀年,但不加西元二字,半型阿拉伯數字加上「年、月、日」,十位數不補0)
- 標點符號是否皆以全型呈現。(英文句子中的標點除外)
- 每段落第一字之前不加空格。
- 每個內部連結原則上只出現一次,而且連向正確目標。(若條目很長,容許少數相隔很遠的重覆連結)
- 有沒有連向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的連結,若有請改為紅字連結,或參考T:link-en說明使用相關模板。
- 每段是否至少有一個來源腳註。
- 同一來源是否以<ref name="腳註名稱" />的方式合併。(請參考:使用說明:註腳)
- 有沒有侵權內容。
- 有沒有不通順的機器翻譯。
協助資源
[edit]如果本課程同學在維基操作上有疑問,以下管道可尋求協助:
- 高雄維基媒體社群Telegram討論群組:https://t.me/wikikaohsiung
- Telegram為類似LINE的通訊應用程式,與手機門號綁定。
- 臉書
- 粉專:高雄維基媒體社群:高知識
- 社團:高雄維基人、臺灣維基社群或台灣維基百科教育專案
- 高雄社群線上聚會:每月第三個週六 14:00-16:00,使用 Jitsi Meet 線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