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Talk:Meetup/Hong Kong/113

Add topic
From Meta, a Wikimedia project coordination wiki
Latest comment: 7 years ago by WhisperToMe

@春卷柯南: Glad to see the meetups are returning! As I live in Shenzhen, I would like to know if it would be useful to post directions from Macau and Mainland China and/or customs and immigration information for people arriving in Hong Kong. There are people, Chinese and foreigners, living elsewhere in Pearl River Delta who to attend the meetings and people new to Mainland China and/or Hong Kong may benefit.

Some points I would like to touch upon:

  • Land border crossings from Shenzhen and/or Guangzhou:
    • Shenzhen: Suggesting the Futian Checkpoint and/or Luohu Checkpoints (which correspond to Lok Ma Chau and Lo Wu MTR stations) - the Huanggang Checkpoint is on the Shenzhen Metro but its corresponding HK checkpoint is not on the MTR.
    • For Shenzhen residents: how to get echannel certified so they can have an express Shenzhen-Hong Kong border crossing status (I got the echannel status on the Shenzhen side but need to do so on the Hong Kong side) which makes it way easier to attend Wikimedia meetups in Hong Kong, especially during after-work rush hour!
    • Suggesting the use of the Guangzhou-Hung Hom China Rail line for people coming from Guangzhou
    • While there are various bus lines going from Shenzhen to Hong Kong I don't know if they are as efficient compared to the MTR, especially since the meetups happen on Hong Kong Island
  • Information on over-water crossings (from Macau and from various cities in Mainland China)
  • Customs and immigration information for Hong Kong, particularly for Mainland Chinese and/or persons who are not U.S./Canadian/EU/Australian/Japanese/etc citizens:
    • Mainland Chinese are limited in how often they may cross. I believe Shenzhen residents may go to Hong Kong twice a week, but non-Shenzhen residents have stricter limits. I'll have to get official information from Chinese authorities about this.
    • Persons from third world countries will need a separate visa to visit Hong Kong. An American like me can easily cross, but someone from Pakistan or Cambodia or Bangladesh will need another visa. They will have to send the applications to Hong Kong by mail as the only in-person visa offices in the Mainland are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 Someone with a single-entry visa for Mainland China should not cross into Hong Kong until he/she is ready to leave Mainland China at the scheduled end of his/her visit. If he/she is waiting for his/her work permit (which is multi-entry) he/she should not enter Hong Kong until after he/she has received his/her permanent work permit.

I would like to make a subpage on meta so I could touch upon these points. I would like to first write it in English, and after the info in English is finalized, have it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WhisperToMe (talk) 10:35, 27 May 2017 (UTC)Reply

  1. At first sight I thought that entry/exit formalities and the way to transit between cities should be figured out by the attendees themselves - information on these matters has been plentiful, either in Chinese or English, on government websites (IMMD, diplomatic missions of the PRC, HK's mission in Mainland China), travel guides (LP or mafengwo.cn), or elsewhere on internet. Given that Hong Kong is a place wit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visitors can get their way out of those entry points, get to the nearest MTR station or calculate the best bus route (w/ assistance of apps), and reach where we meet. As a meet-up mainly catering local residents, we need not to do very much if compared to regional conference/Wikimania.
  2. We may have the meet-up point changed. There're no consensus yet but I heard requests that we should have the meet-up somewhere else, preferably Kowloon.--Spring Roll Conan ( Teahouse | Contributions ) 15:07, 27 May 2017 (UTC)Reply
  • Admittedly it is ideal that everyone should figure out their transportation by themselves. I think that in practice many people often don't know where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or overlook something and don't realize there are certain requirements. As I said on IRC a coworker of mine arrived to China on a single entry-visa while awaiting his multi-entry residence permit, then days later crossed the border into Hong Kong to do something. I didn't realize that he didn't yet have his residence permit, and he didn't realize that he was getting himself into trouble - even though the info is on the internet, he never thought to look it up. He did end up getting back into China, but only after a major hassle. WhisperToMe (talk) 15:13, 27 May 2017 (UTC)Reply

Earlier discussions

[edit]
In Chinese, moved from Hong Kong WIkimedians' Noticeboard.

自從分會2016年停擺以來,香港這邊就一次聚會也沒有舉辦過了。我和幾位香港維基人談過,他們看來都是有舉辦聚會的意願。在這裏主要是想看看大家有何意見——過去幾年來聚會形式千遍一律,主辦人其實可以說,你們不說話就是自動棄權,聚會照舊即可。不要求大家一定要參與討論(雖然會做邀請),這主要看興趣。--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5月11日 (四) 15:18 (UTC)

時間

[edit]

我的看法是,一、聚會應該在暑假舉行,二、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避開放榜和JUPAS(主要看這裏有沒有應屆考生,不過我認識的香港維基人當中,好像沒有應屆考生)。如果大家檔期不配合的話,在這裏先說一聲,大家看看如何。--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5月11日 (四) 15:18 (UTC)

  • Comment Comment:剛剛收到維基媒體基金會的邀請參與Wikipedia:維基媒體2030第二輪(May 11–June 12)策略討論,唯見第一輪討論(March 14–April 18)均在台灣舉行,所以如果能在第三輪(June 28–July 28)討論前,或許能趕及將代表香港的意見呈上基金會作參考(或與台灣方面先做交流?)--Laiwinglong留言) 2017年5月11日 (四) 17:22 (UTC)
    • 其實第一輪討論也有在香港進行的部份,只是那幾次討論,參與者大都是前分會的中樞,或者社群裏面最活躍那幾個人(包括我)。雖然第三輪討論已經要把五大議題的內涵轉化成可行的執行方案(第一輪討論是要詢問社群,在2030年的時候,維基媒體運動能夠走多遠;第二輪討論主要是歸納和定義五大議題),不過考慮到維基媒體運動策略討論在本地推展的局限性,在適當的環境下,廣納民意並不是壞事。--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5月18日 (四) 15:08 (UTC)

地點、主題

[edit]

我和幾位朋友都認為,過去六年來聚會都在港島舉行,所以下一次聚會應該給新界、九龍一個機會。我的立場是,如果可能的話,香港、九龍、新界東、新界西最好每年辦一次聚會,令散居各地的維基人每年都有一次機會參加維基聚會。我傾向支持這次聚會在九龍舉行,因為九龍的位置對大家來說,都不會很遠,和新界、港島不一樣。場地方面,我認為理大、城大會比較適合,旺角的樓上Cafe次之(這些地方都舉辦過維基聚會;PS. 我不認為聚會是一定要收取場地費的。)--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5月11日 (四) 15:18 (UTC)

  • 難得有人想搞維基聚會,對此表示歡迎。不過按照十年前的經驗,我會關注及擔心:
    (一):有人乘機壟斷聚會籌辦權,或是排斥、排拒其他維基人籌辦維基聚會,對「壟斷聚會籌辦權」或「排斥、排拒其他維基人籌辦維基聚會」的行為表示堅決反對
    (二):對於下一次「維基聚會」的活動日期及時間暫無意見,但未來的「分區聚會」也不一定是只可每年一次,應是按「市場需求」決定舉行聚會的活動安排。
    (三):「維基聚會」不一定只限「維基百科」,也可以是討論「Wikia」或是「維基基金會」的其他項目,要更加貼近使用者的需要,配合網上媒體的新形勢,才能更受歡迎。--TYC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11:19 (UTC)
    • Comment Comment「Wikia」(如香港網絡大典香港巴士大典香港鐵路大典等)並非「維基基金會」的項目,個人認為不應在「維基聚會」中討論。--Laiwinglong留言) 2017年5月13日 (六) 02:06 (UTC)
      1. 我承認過去六年來聚會的籌備程序和安排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漠視基層社群之餘,甚至會出現一些損害聚會開放性質的行為。這次我和朋友們確實有商討過聚會應該怎樣怎樣,但是我們無權壟斷聚會安排和議程的決定權,也就是說,你們也可以參與這個過程(除非你們像以前一樣,一句話都不講)。在聚會的籌辦過程當中,理應盡量滿意各方的需求,以及避免過去舉行聚會期間出現的弊端。只是要提防父子騎驢困境。
      2. 關於地點和形式,因為前幾天打字的時候快要就寢,所以有的話表述得沒那麼好。我不是說每個地區要順序舉行聚會,而是聚會的舉行地點不要那麼千篇一律,分散一點比較好,這是大方向。當時我想過兩個月舉行一次聚會和每季舉行一次聚會這兩個辦法,但是我在想,基層編輯(統稱主要參加線上編輯的用戶)這邊已經很久沒有嘗試過舉辦聚會,比較晚加入的編輯(比如我和朋友們)也沒有相應的人脈和經驗,兩個月似乎比較急促,倒不如還原基本步,先舉行季聚,之後再視乎情況,看看要不要增加聚會的頻率。聚會的活動形式究竟是清談還是混合式(類似以前定聚那樣,聚會活動包括康樂活動、討論和晚餐)我沒有意見,但是我認為必須盡量令聚會保持開放的性質,方便公眾參與,包括弱勢社群和低收入人士。比如,我認為Lightning Talks(短講)是可以考慮引入聚會的環節,事實上在紐約的維基聚會就已經試行過,我認為這樣做可以保證部分人不會因為單純的清談而失去匯報經驗的機會。
      3. 其實之前維基聚會的討論話題也不限於維基媒體項目和Wikia(包括網典),大致上是三成社群事項,七成閒聊話題。之前這裏的聚會無法和其他開源社群的聚會融合,不過如果可行,我也贊成溝通開源社群和讀者。--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5月13日 (六) 15:44 (UTC)
      • 其實問心個句,真係想重建整個「香港維基系統」的編採、運作效率、人力資源的培養,以至提升文章內容的質、量,會想當正報館、電視台咁做,也希望能深入社區,發掘更多志同道合的維基人一起協作,集液成裘發揮更大能量,也能為自身個人發展打下基礎。--TYC留言) 2017年5月13日 (六) 17:57 (UTC)
        • 的確包容新手、提升內容、參與社會事務、外展推廣等等都是維基中人注意的事項(甚至已經列為維基媒體運動策略討論的議題),不過我希望看到的是「有維基特色的」做法(自願參與、由下而上,分會/用戶組可以推廣活動,以求達致上述目標,不過手段要正當),而不是貨力為己、擁兵自重。維基媒體運動既然以新媒體自居,就應該懂得與時並進,還要考慮到社群實際的情況。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業餘的(香港沒有駐館維基人/Wikipedian-in-residence,維基媒體也不希望我們我們當全職維基人),沒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時間,所以我認為要做大也不是應該用傳統媒體的方法來做。--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5月18日 (四) 15:24 (UTC)
        • 自己當年的模想「模仿對象」的確是報館及電視台等傳統媒體,但現時Facebook、Whatsapp社交平台盛行,如果真係「由下而上」,便必須凝聚「基層」維基人對分會/用戶組/社群的向心力。--TYC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10:54 (UTC)
  • 我自己暫時來說仍然不打算參加實體聚會,但會支持舉辦2017年夏聚。
    有些地方我想趁機說說,希望不要介意。以往的聚會給我的感覺是比較排斥不參加聚會的人,正如春卷柯南也提到「你們不說話就是自動棄權,聚會照舊即可」。一直以來(至少是近這10年),都好像沒有人在這裡組織下一次聚會,當為了節省時間也可以,不過也沒有好好地公告下次聚會時間(大家應該知道頁頂公告不一定會訂閱來看、meta那邊的聚會專頁也沒有這裡多人關注)。而更重要的是,聚會完結後,都沒有告訴大家誰參加了、討論了甚麼(即使純粹聯宜也可以告訴大家吧)。簡單來說,參加聚會的人跟沒有參加的人完全沒有交流。要是這樣就認為不說話就是自動棄權,那我就覺得這是很不尊重不參加聚會的人了。—Baycrest (作客) 2017年5月19日 (五) 15:46 (UTC)
    • 容我分三點回應。
      1. 2011年之前籌備聚會的安排,通常是:一、為聚會設立專頁,然後在附屬的討論頁商討一切細節。二、在社群消息公告欄宣布有關的消息(不過樓上說的沒錯,近年來這個公告欄少了人注意)。2011年之後就索性省去上述一切步驟,由聚會的主辦人和場地業主辦妥就行了。這次這樣做算是還原基本步——恢復基層編輯參與聚會籌備過程的權利,雖然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沒有好好推廣;邀請函是做好了,卻沒有廣傳)。未來如果我和朋友要繼續召開新聚會的籌備討論,也許會恢復過去的做法,不過我們務必會通知這裏的基層編輯,令大家知道有這樣的一回事。
      2. 聚會點人頭其實可以做,只是會遇到某些與會者不願意公開身分的問題,不過這是小事。至於公開討論內容,我過去就算寫會議記錄,也只會論及維基相關的事項。之所以沒有放開來寫,是因為:一、分會以前的某些事情不便公開,二、我們討論的題材很廣泛,連ACG和女色都可以是話題,我就不覺得這些東西也值得公開了,反正對於社群建設也沒有多少幫助(除非這裏有人想偷窺大家的志趣,但是我覺得這是私隱,別人可以選擇是否公開)。
      3. 基層編輯和外展團隊(主要就是以前分會那群人)的關係,冰封三日非一日之寒,這在我的網誌也提過;而過去(至少是2011年-2013年)參加聚會的人以外展團隊的人居多。我同意將來如果香港社群要組建用戶組,就應該修補這種關係,團結基層編輯和外展團隊——就算在最差的情況,也不應該加深兩者之間的嫌隙。
      不過我們在上面長篇大論,也沒有觸及聚會的關鍵細節(特別是時間和地點)。希望大家好好討論(最後如果破局的話,你們大概也不想我自己決定了一切細節吧)。
      --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5月23日 (二) 11:19 (UTC)
      • 任何人都可以舉辦聚會,所以只要聚會有認受性/受到關注,如何籌辦根本不重要。即使你預先準備好時間地點活動內容,到最後才公佈聚會詳情,只要大家願意參加就可以了。我上面也說了「當為了節省時間也可以」,預先準備好聚會詳情也有它的優點。所以我認為重點應該是有認受性、能吸引人參加,而且不應排斥其他人也有舉辦聚會的權利。
        我的意思其實是希望聚會完畢有個比較像樣的記錄供以後參考,與編輯條目有關的也可以寫出來,讓大家繼續討論,相信這也是舉辦聚會的一個重要原因吧,不是說要求會議記錄,無關的東西也當然不需要。某些與會者不願意公開身分沒問題,活躍人士就不應介意公開曾參加吧?分會的事情反而是重要,除非分會不打算收新會員(我知道分會已解散)。
        在我來說這就是因為參加聚會的人跟沒有參加的人完全沒有交流。沒有參加的人因為自身原因繼續不參加,連新來的編者也因為沒有交流而不敢參加聚會呢。
        關於聚會本身,建議先通知所有潛在參加者(香港編者)來這裡討論,也可以弄個namelist讓大家表達興趣吧。—Baycrest (作客) 2017年5月23日 (二) 16:09 (UTC)
        • 「任何人都可以舉辦聚會」理論上是應該,不過如果聚會是大家各自籌辦,自己訂了時間,訂了場地,呼籲社群參與,不但會分化社群(這個情況大陸今年出現過),而且大家各自籌辦聚會,頻率沒錯是增加了,不過大家可能會感到厭倦,畢竟香港社群一盤散沙,還沒有重回正軌。所以最微量的規範還是必須的,至少在舉行聚會之前,得問下社群。維基人之間的私人聚會,和維基聚會不一定是一回事(我自己曾經在香港、大陸、台灣私會自己認識的維基人,不過這些充其量只算是會面、飯局)。至於聚會的「認受性」,觀乎歷年香港維基聚會的籌辦狀況,社群對此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比如早年未經諮詢,先行決定聚會細節會遭到社群非議(見Wikipedia talk:聚會/2007年香港新界北第一次聚會),不過在2011年之後,大家都知道,未經諮詢,沿用同一套聚會安排的做法是沒有爭議的。
          公開身分這方面我覺得應該看與會者的意願,事實上的確有維基人因為參加維基百科而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雖然在國外,不過香港不一定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所以如果對方真的不願意,又何必勉強。聚會紀錄這方面我會比較看重社群建設、社群活動等事宜,當然包括亞洲月之類的協作活動和WP:香港專題;至於條目編輯、方針修改等方面,我不覺得聚會參加者要過分干涉,這個問題更適合在線上解決。分會當時叫我不要公開聚會的某些討論內容,目的何在我就不便揣測了(雖然當時分會已經因為Wikimania的善後事宜陷入困境)。
          現在這樣,可能因為社群推廣的失靈。比如,某位管理員很反對T:ASN使用大型橫幅,好像是因為他認為這樣做無異於刻意強調那個活動,不過大時大節是例外的,比如WP15。所以,頁頂呼籲讀者/編輯參加香港聚會的通知就只有短短的一行字,大家比較容易忽視。比如,我不清楚香港維基人布告版是否仍然是聯繫香港編輯的地方。比如,分會陷入困境之後,在推廣這方面儼然失去鬥志。樓上提到的問題,我大致上歸納為「基層編輯和外展團隊大致上各行其是,互不干預」,這個現象如何,我在網誌評論過,也就不想重複了。然而,要重振香港社群——至少包括「知書識禮,自律守規」的本地編輯,我們就有需要解決上面的問題。

          邀請模板是做好了,不過由於我在差不多十年前曾經因為聚會的問題得罪部分社群大佬(部分人至今仍然活躍),所以我只是夠膽邀請年資較淺的社群成員參加討論。希望能夠有人幫忙廣傳。--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6月9日 (五) 14:39 (UTC)
          • 年資較淺Template:囧Richard923888執行編輯~\(≧▽≦)/~和我聊天 2017年6月9日 (五) 16:36 (UTC)
            其實我上面已說了,最重要是聚會有認受性,那就不會出現分化社群的情況。若沒有認受性,才只好在舉行聚會之前問社群來取得授意和認受性。2011年之後的聚會幾乎都不知道討論了甚麼,又沒有事前諮詢,怎能說沒有爭議呢?
            公開身分可能我說得不清楚,身分是指用戶名稱,不是個人真名。若活躍人士也介意被公開自己曾參加哪次聚會,或者在聚會上不願意說自己是哪個用戶名稱,那聚會就真很沒有意義了。有敏感原因則另話。聚會中如能討論條目編輯、方針修改是好事,甚至可以討論編輯大方向,有點像TYC「當正報館、電視台咁做」的意思。
            由年資較淺的社群成員開始邀請也不錯,我反而覺得年資較淺又活躍的人會更喜歡參與聚會呢。—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1日 (日) 16:16 (UTC)
            • 2011年之後社群籌備聚會的做法雖有不妥,不過據我觀察,一直以來,社群好像沒有甚麼異議;對於這種做法的不滿,要到最近才表現出來。問題是認受性這一方面沒有劃一的標準,既然沒有標準,又說甚麼認受性呢。要是要確定認受性的定義,我的看法是,必須諮詢社群(,甚至必須得到社群的理解和贊成)。這和樓上、樓下的看法大抵是一致的。
              我做過聚會存檔,當然明白你要說甚麼。以前的做法是:點人頭,預設還是公開網名的,不過這個主要看意願——就算有之前提到的預設機制,也就是不主動提出的話,我們會公開他們的網名,人家不想公開,我們不勉強。以前如此,以後也應該如此。我說,聚會不應該過分干涉條目編輯、方針修改,是擔心聚會參加者會在聚會包攬共識,然後把這種意見擱在客棧,用以討價還價。如果只是傳授心得,就沒有這個問題。
              為了兼顧社群資深和資淺的成員,我剛剛從DYK找到部分香港編輯,邀請了他們過來。聚會要有新人,避免前分會變成元老俱樂部,逐漸消亡的問題,不過資深編輯的參與,如果有的話,也是很寶貴的Template:Block。--春-{卷}-柯南慶祝加入維基十週年 ( ) 2017年6月12日 (一) 12:35 (UTC)
              • 2011年以後的聚會參與者廖,而其他香港編者也不知道討論過甚麼,社群沒有異議只是當時沒有人拿出來討論,春卷柯南你也知道做法有不妥的。這樣的聚會就算總次數比倫敦高,質量也比不上人家。我認為一個有認受性的聚會應有一定人數參加,其他人即使不參加也能知道曾經有過聚會以及討論過的內容。即使在其他網站的網聚,都應該要達到這要求才可接受吧,否則就只算是小圈子聚會。
                雖然不是強迫,也請活躍編者聚會後告知大家你曾參加過吧,這樣對下次聚會和社群發展都是好事。聚會中總會討論到條目編輯和方針,過分干涉當然不好,不過作一些前期討論也可以從中知道大家在編輯中遇到的問題和需要。—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6日 (五) 14:12 (UTC)
                • 沒錯,老實說,2011年到2016年的聚會,閒聊成分居多,在社群事項這方面成效不大,會令我覺得沮喪。不過既然社群要籌辦聚會,聚會就有需要在社群事項、館聯合作、解答疑難這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人數多寡量度認受性也許奇怪,但是:一、我們和後期建立的新竹/青島社群不一樣,香港的在地編輯人數較多,參加者應該更容易找到。二、聚會參加者多,也許可以證明聚會搶眼,也許可以訓練一下編輯控制場面、甚至參與社群治理的能力。如果對條目編輯和方針的討論只是詢問編輯的疑難,尋求解決辦法的話,我並無異議。--春-{卷}-柯南慶祝加入維基十週年 ( ) 2017年6月20日 (二) 09:51 (UTC)
                  • 既然你說到新竹和青島社群,那我們來看看人家怎麼舉辦聚會吧。就參考Wikipedia:聚会/2017青島春聚維基百科:聚會/臺灣維基人新竹聚會/2014/06好了,再比較一下香港的m:Meetup/Hong Kong/100(我知道後期香港聚會人數增多)。不是說聚會參加者要多才好,但人數總得有10來人吧,大陸因為編者分散難以找到足夠人數,但香港應該比較容易。有一定人數參加除了認受性增加還可使聚會質量大大提高。人家聚會完畢都會有很詳細的報告,其他沒有參加過的人都可知道討論過甚麼,還可感受到聚會氣氛呢。—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0日 (二) 15:45 (UTC)
                  • 總之請繼續籌備工作,我說過支持,因此不希望因為意見的問題令籌備工作被拖累。—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3日 (五) 16:42 (UTC)
  • 我對地點的看法是「贊成九龍」,甚至此後大部份(大)聚都在九龍也好。
    至於主題方面,如果是想趕七月某些議題的期,當然講那個是對的。另外也可以談參加第十五次動員令的方向或者作一些經歷交流。
    不過如果要說參加,那在下就難說能否赴會了,畢竟工作是比較忙的。
    個人認為聚會這種事簡單就好,如果擔心認受性問題,那就約法一章:誰想搞聚會就必須在這裏提案和招參加者,否則不算數。如果還要想著誰才代表社群這樣就很愚蠢。
    以上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17年6月12日 (一) 12:00 (UTC)
    • 收到。之前朋友們(大都是有聯絡的本地維基人)都同意聚會可以在7月假九龍舉行。這次聚會的議程,大家可以自由提出。不過個人想提出的議題,除卻館聯合作、疑難解答和閒聊,無外乎:一、社群組織重建的事宜(這方面英文版已經在做,中文版這邊比較棘手,所以沒有怎麼公開),二、維基媒體戰略諮詢(第三輪),三、做個會見環節,這樣計劃在8月參加維基年會的維基人就可以收集到我們的意見,向其他參加年會的人傳達(其中一位有意參加聚會的編輯計劃在8月到滿地可參加維基年會)。--春-{卷}-柯南慶祝加入維基十週年 ( ) 2017年6月12日 (一) 14:07 (UTC)
  • 同意Patrickov的意見,九龍在新界和港島的中間,作為長久的聚會地區我沒有異議(當然九龍區的實際地點可另談),但請不要選擇較為隱蔽的地方(善意提醒,我當然知道大家不會選擇這些地方,因為以我所知上述發表意見的各人中有人是未成年人士)。同時我覺得第15次動員令可以是其中一個話題,也可以探討有關方針和指引。假設有資歷較淺的編輯(我就是其中一個)參與,我相信方針和指引或許可以作為其中一個話題。至於是否參與我現時時間未定,難以回答是否出席。-- FrancoT 留言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15日 (四) 14:59 (UTC)
    • Comment Comment As a foreigner (U.S. citizen) living in Shenzhen I believe that Hung Hom is the best location: it is central to all parts of Hong Kong and it's right on the terminus of the MTR East Rail Line (東鐵綫) which makes it easy to get to from Shenzhen. 我是在深圳的外国人(美国人),我觉得红磡是最好的地方,因为给香港人很集中方便地方,住在东铁线终点站,所以给在深圳人很方便地方。WhisperToMe留言) 2017年6月22日 (四) 17:15 (UTC)
    • Template:同意WhisperToMe的說法。紅磡站可謂是香港交通樞紐之一(香港交通樞紐不會只是中環吧...可看看我的簽名),除了你提及的東鐵線總站外,紅磡站同時是西鐵線總站,對於新界西(含荃灣、葵青,以至東涌)居民來說,十分方便。另外多條紅隧巴士線同時駛經該處,從港島多區(含鴨脷洲)前往紅磡皆可直達。User:ATR50:香港,並非只有中環仲有其他地方值得關注的歡迎找我談談 2017年6月23日 (五) 16:45 (UTC)
    • Template:同意這個說法,作為屯門人的我只需要45分鐘就能到達紅磡。十分方便。-- FrancoT 留言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24日 (六) 08:33 (UTC)

6月24日的小結

[edit]

如果要在7月舉行聚會的話,我們就只剩下幾個星期進行籌備工作。我在這裏就總結一下過去幾星期的討論:

  • 時間:我提議聚會在七月舉行。大家似乎都沒甚麼異議。如是者,我建議大家說明一下,自己甚麼時間有空,方便我們定出聚會的日期。我的看法是:星期五(2011-2016年的聚會都在這個時候舉行)不是好日子,大家整天上班/上學之後,定必是心神疲憊,沒甚麼閒心參加聚會的。星期六、日倒是可以考慮,不過要考慮到上班族星期六要上班(雖然只是半天),可能有人會把星期日視為家庭日,預留時間陪同家人,沒時間參加其他活動。
  • 地點:看來大家都同意,本次聚會應該在九龍舉行,而且如果把我算進去,也有不少人支持在紅磡舉辦聚會的。我之前提過,在理大舉行聚會不失為一個選擇,不過自己上去看過,文康大樓的食堂,要進去就要出示學生/教職員證件;邵逸夫樓的食堂看來就沒有限制。而且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冒險——這個方案必須得到某些理大維基人(據我所知,有維基人在理工大學就讀)的配合,如果他不配合,我們就可能會被保安趕走。如果要找別的地方,我還是有個建議——李嘉誠樓旁邊的長椅子。不過這個地點也有兩個缺點:一、如果天氣不好,就不適宜在這裏聚會(長椅子上面有個雨傘,不過參加人數多的話,雨傘就不能為所有人擋雨),二、位置比較偏僻。(我提出過港島、九龍、新東、新西輪流舉辦聚會這個想法,不過貌似定點聚會移師九龍這個看法更有市場。)
  • 議程:以下是過去大家提及到,希望在聚會上討論的事項。雖然理論上大家有權加插議題,但是我認為在這裏提出的議題應該優先處理。
    1. 社群事項
      1. 維基媒體運動策略討論(第三輪)
      2. 社群組織重建的事宜
      3. 會見即將參加2017年維基年會的本地維基人
    2. 在維基媒體計劃遇到的問題
      1. 關於條目修訂和方針的問題(上面我表達過異議,不過只要不過火位——比如包攬共識,我看還可以。同理,我知道近來大家在公共交通類條目這方面遇到困難,大家可以在聚會討論,只要不搞陶片放逐制就行。)
      2. 第十五次動員令相關的問題
    3. 往後聚會的安排(這是我剛剛提出的)

總結到這裏;討論仍然是開放的,是可以繼續進行的。--春-{卷}-柯南慶祝加入維基十週年 ( ) 2017年6月24日 (六) 14:31 (UTC)

Comment Comment:就確實日期而言,我覺得應等到中學生放暑假後(即7月中)至8月中後期的其中1天舉行。8月中後期其實學生是時候調整心情迎接新學年Template:Block,而我相信年資較淺的HK維基人都是學生(有誤的話請各位更正)。至於應在星期一至星期日中哪一天舉行聚會的問題,我強烈建議應在星期六舉行(至於是否固定於星期六可容後再談)。我是某個制服團隊的會員,而我所屬的成人團隊每一個月的聚會都是星期六。考慮到參加者有可能是要上班,星期一至五則免了。星期日似乎如春卷柯南所指有可能是家庭樂的日子。上班一族星期六是上班半天,下班後應有時間去聚會的。-- FrancoT 留言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24日 (六) 16:31 (UTC)

我竟然忽略了暑假⋯⋯要是這樣的話,按照目前的議程,似乎7月中、下旬更合適。--春-{卷}-柯南慶祝加入維基十週年 ( ) 2017年6月29日 (四) 12:47 (UTC)

Comment Comment:其實尖沙咀距離紅磡很近,不一定要在理大舉行聚會。--Wpcpey留言) 2017年6月29日 (四) 14:25 (UTC)

到了傍晚聚會結束後,願意留下的人到尖沙咀用膳還是可以的(之前聚會結束之後,大家都會到附近的餐廳吃宵夜),不過如果要在尖沙咀舉行聚會的話,就要看看有沒有就腳的地方。理大的優勢就是交通方便,不需要徵收入場費,還有編寫維基百科的熟人。--春-{卷}-柯南慶祝加入維基十週年 ( ) 2017年6月30日 (五) 09:11 (UTC)
如果在尖沙咀的話,我從網上地圖看到zh:香港文化中心的Starbucks。不過(一)不知這裏會否太多人;(二)需要收費購買飲品;(三)從網上看見的圖片顯示店內座位較少;(四)該店位於文化中心大堂,意味多人的時候整個大堂會十分吵鬧。-- FrancoT 留言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15:57 (UTC)
我覺得,要在餐廳/咖啡廳(特別是咖啡廳)舉行聚會的話,那就表示我們非常有可能要和其他顧客爭奪座位。如果剛好滿座的話,情況會很狼狽。--春-{卷}-柯南慶祝加入維基十週年 ( ) 2017年6月30日 (五) 16:48 (UTC)
所以我就是覺得餐廳/咖啡廳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綜觀尖沙咀,有合適的地方較難...-- FrancoT 留言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18:23 (UTC)
我住在筲箕灣,不知道爸爸給不給我去Template:囧Richard923888~\(≧▽≦)/~和我聊天 2017年7月5日 (三) 09:23 (UTC)
距离不是问题,是目的,我前两天才自己去沙田,上个月还自己去大埔墟,我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给我去维基聚会Template:囧Richard923888~\(≧▽≦)/~和我聊天 2017年7月5日 (三) 14:21 (UTC)
能參加的話,歡迎前來。如果父母以人身安全為由,禁止你出席,我們也會想辦法,用TG/IRC/FB更新一下我們討論到哪兒。--Spring Roll Conan Boleh! ( ) 2017年7月5日 (三) 14:45 (UTC)
意見同上,以我所知Richard君是有facebook的,春卷君的意見一定行得通。-- FrancoT 留言討論 貢獻 2017年7月5日 (三) 14:53 (UTC)

從7月1日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分之一個月;如果我們真的打算在7月辦好聚會,我覺得應該盡早做個決定——我不好意思一意孤行,像動員令那樣強推上面的意見。--Spring Roll Conan Boleh! ( ) 2017年7月8日 (六) 11:33 (UTC)

如果大家沒有其他意見,我再總結一下。綜上,聚會日期訂於7月22日或29日,可能較為合適。如果在限期之前,還沒有人響應,我們有可能要延遲,甚至要取消聚會。Wpcpey君提出在尖沙咀舉行聚會,然而討論這項議題的編輯比較少,加上場地問題,現在尚未行程一個廣為接受的方案。其餘同上。還是那句,希望大家儘早決定。--Spring Roll Conan Boleh! ( ) 2017年7月13日 (四) 10:23 (UTC)
在下星期六-{只}-有晚上有空。還是那句,個人認為誰有承擔可以隨時發英雄帖甚至預訂地點。請恕在下最近連條目都不太抽到時間寫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17年7月15日 (六) 14:25 (UTC)
@Patrickov:如是者,夏聚結束後,到了晚上,參加者在尖沙咀找個餐廳,跟比較遲來的參加者慢慢聊也可以(但是我希望大家互傳聲氣,告知有意參加Post-meetup的人舉行場地在哪兒,因為本人並不打算把這個聚會當成維基聚會的一部分——維基聚會如果要有建設,要討論離題事項會比較難。Post-meetup一方面可以遷就下班時間較晚的編輯,一方面可以暢所欲言——當然社群事務也是可以討論的,但是既然不是聚會的正式環節,我不見得必須設立討論事項的輕重之分。)--Spring Roll Conan Boleh! ( ) 2017年7月17日 (一) 14:36 (UTC)

參考去年維基百科建站15週年的慶祝活動,當時的籌備討論也並不是得到廣泛的參與,不過效果卻是非常好的。我建議,如果在三天後無人異議,我就會開始邀請大家參加聚會。--Spring Roll Conan Boleh! ( ) 2017年7月18日 (二) 14:49 (UTC)

想問一下今次聚會參加人數多嗎?你們討論了甚麼呢?--Wpcpey留言) 2017年8月6日 (日) 02:58 (UTC)

當日參加聚會者共有五人(除去「線上旁聽者」)。我們當時討論的事宜,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站務(女團成員、交通設施關注度;可靠來源;動員令),有參加者打算在客棧提出可靠來源的問題,另外兩項主要是意見交流,並沒有提出甚麼具體行動。二、社群組織的重建(新組織應該註冊為社團還是註冊為公司,以及新組織的中英文名稱和標誌)。對於新組織的中英文名稱和標誌,我們在聚會期間擬定了初步方案,不過參加用戶組籌備工作,而且支持初步方案的編輯還沒有過半。不過這一點還有商量空間。--Spring Roll Conan Boleh! ( ) 2017年8月7日 (一) 09:03 (UTC)